专家论证会现场视频
一、单位介绍
二、项目负责人介绍
三、推广团队(含负责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职责分工 |
1 |
钱希明 |
男 |
53 |
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项目负责人 |
2 |
何启才 |
男 |
54 |
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技术支持及推广 |
3 |
张伟民 |
男 |
42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技术支持及推广 |
4 |
张晓捷 |
男 |
42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技术支持及推广 |
5 |
郭继革 |
男 |
43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技术支持及推广 |
6 |
于长江 |
男 |
43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技术支持及推广 |
7 |
叶涓涓 |
女 |
33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8 |
郑丁文 |
男 |
27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9 |
叶艳琼 |
女 |
2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0 |
洪建茂 |
男 |
27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1 |
陈怀东 |
男 |
40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2 |
徐碧军 |
男 |
31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3 |
韩杰 |
男 |
36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4 |
黄刚平 |
男 |
34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5 |
刘愉 |
男 |
2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6 |
何帆 |
男 |
2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7 |
王世强 |
男 |
32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8 |
翁家侃 |
男 |
2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19 |
曹洁 |
女 |
3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20 |
孟凡刚 |
男 |
35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21 |
张政 |
男 |
28 |
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联络、推广 |
四、项目简介
1. 急性胸痛的诊断与急诊处理技术
急性胸痛是急诊与心脏科常见的一类症状,同时也是最凶险的一类疾病,对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疼痛性质、不同的疼痛范围、不同的危险因素,诊断的多种多样,这其中有赖于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也有赖于检查检验水平的提高。急性胸痛同时也可能是致命性疾病(肺栓塞、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引起,而对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向有时也截然相反,例如抗凝治疗对于心肌梗死病人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夹层病人则可能是致命的。目前基层医院对于此类疾病诊断上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容易产生误诊及漏诊,这对于后续疾病的治疗有不利因素,同时也给病人的生命健康带了了不小的影响。我单位目前开发并拥有的胸痛评估系统及多年来对于此类疾病的诊疗思路及经验可很好地帮助基层医院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漏诊及错误的治疗。本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院对于胸痛患者的诊断水平、诊断思路及急诊的相应处理水平,尽可能地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病人的救治质量。
2.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初步诊治及风险评估系统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病凶险,病死率高,随着影响及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胸痛患者被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主动脉溃疡(PAU),发病率5-30人/百万人,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受累脏器的缺血表现,急性期主动脉破裂病死率高,发病后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两天内死亡率达50%,而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治疗方式多样,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各单位诊疗水平不一,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率,对于该疾病的不同类型的治疗存在盲区,无法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情况,对后续治疗无法有的放矢,延长了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时间。本单位主要推广内容为对下级基层医院开展相关诊疗的讲课培训,同时推广开发胸痛评估软件,更有效及时的对胸痛患者做出诊断及初步治疗,并就双向转诊及绿色通道达成共识,为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此技术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院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治能力,提高患者入院后的初步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术前死亡率及误诊漏诊率。
3.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和的建立技术
体外膜肺氧和技术(ECMO)对于急性重症心肺疾病伴循环呼吸不稳定患者有突出作用,由于ECMO的出现使许多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式,包括急性肺栓塞、心脏骤停、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目前除部分大中心有能力开展ECMO支持外,基层医院虽对该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无法得到技术支持,许多患者长途运输后错过最佳的诊断治疗机会,此外该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采购,由于多方因素基层医院对该项目仍无法顺利开展。此推广项目旨在提高各基层单位对该项目的了解、认识及投入,如条件及设备允许,可提高该项目在基层的开展,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可避免远途运输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五、接受推广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六、项目目标
七、计划安排
时间进度 |
目标及实施内容 |
2019年4-12月 |
开展3次省内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学习班 |
2019年 |
开展2次 全国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学习班 |
2019年 |
完成4次 下乡指导ECMO技术 |
|
|